3月25日晚,“春之声”法律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学而”论道在主A204开讲,主讲人是6165cc金沙总站讲师陈虹睿博士。她就“赶上好时候了?——中美投资条约谈判机遇、挑战与影响”展开她的研究分享。讲座不仅吸引了我校师生,校外的一些老师、企业家们也前来交流学习。
讲座内容围绕“国际投资协议的现状”展开。陈虹睿博士指出,近两年来,伴随着BIT(双边/国际投资协定)、TTP、TTIP,以及由此衍生的“负面清单”、“自由贸易区”、“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仲裁”等术语快速成为全民时髦的高大上议题,中外投资协定和中美投资谈判才进入公众视野,然而二者的历史均可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三十而立,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的蜕变。跨国资本流向变化、传统投资协定遭遇危机、全球治理机制调整等多方面国内往外政治经济原因,为这场蜕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陈虹睿博士将其现状概况为两点,即为缔约实践规则呈碎片化、司法实践中案件呈几何增长。由此,她展开了对国际投资协定发展新趋势的分析:投资准入和投资保护并重、公平竞争议题重要性凸显、高水平的投资保护已成趋势。
随后,她指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历史 2015年初基本完成文本谈判,早日进入负面清单谈判。于是她将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对比,并详细介绍了负面清单的三个附件。她指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都支持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争取早日谈成一个高水平、双向平衡的协议,这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加速推进的表现。
说道这里,陈虹睿博士展示了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回合的数据表,并总结了其意义,首先,适应了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需要;其次,达到了以“开放”促“改革”的目的;最后,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掌握国际投资规划制定的话语权。对于中国的第二次“入世”谈判,陈虹睿教授指出,中国需要一个高立法技术、多功能的投资协定,我国参差不齐的管制能力是不能回避的现实,而投资协定超越投资、法律领域,对我国投资发展有着深入的影响。解析美方投资协定文本,不难发现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与我国的自贸区建设、国企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外资法、立法法等重要法律制度修订,以及总理多次谈到的“责任清单的行政体制改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美商签投资协定不亚于中国加入WTO谈判”,一方面中国要利用协定的商签达到“以开放促改革”的目标,同时也要理性估计各级政府的管制能力对未来履行约定的影响,在有些方面应坚持中方立场,不可被动接受美方文本。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道,假如西安成立自贸区,会有什么变化?陈虹睿博士首先指出了该同学的表述问题,她说,自贸区不会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形成,必须在某些产业内实行更大的准入。之后,她就西安成立自贸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了两点分析:西安会迎来很多开放的企业、地政府的管理能力会大范围被动地提升。
陈虹睿博士今天极具时代气息的经济讲座,为西交学术注入了新活力,引领学子在时代的先锋前行,而这也是这次讲座真正的意义所在。
据悉,本次讲座是“春之声”法律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由6165cc金沙总站研究生分会携手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学而讲坛”共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