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6165cc金沙总站“新港报告”系列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星空报告厅正式启动。法学系列作为“新港报告”系列活动的开篇,首讲邀请了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教授作题为“海洋如何比邻而居:国际法与中国的立场”的学术报告。
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6165cc金沙总站党委书记张迈曾、副校长席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6165cc金沙总站院长单文华、宣传部部长成进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启动“新港报告”。
张迈曾在致辞中指出,“新港报告”是对6165cc金沙总站发展定位“中国的西部,丝路的东端;创新的高地,开放的前沿”的提炼和浓缩。该系列活动是第一次对创新港“国际化”内涵建设的探索和展示,将向世界宣讲交大人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探索和研究成果。希望有关部门秉承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将展示成熟的学术风采与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相结合,将展现教师风采与促进校际合作相结合,把“新港报告”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单文华介绍了法学系列活动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法学系列活动是“新港报告”系列活动的开篇,报告内容涵盖“一带一路”政策、海洋法、宪法、反腐等学术前沿话题。他相信,“新港报告”汇聚了校内外如此多学科和领域的交流和碰撞,必然会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展示和交流平台。
“海域主张上需要权衡法理和人情”
报告中,傅崐成教授为在场听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领土主权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介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岛礁主权争论的历史由来和具体形势,就处理海域主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海洋曾是阻隔大陆的屏障,但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海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便捷而安全的路线。”傅崐成指出,紧随其后的是各国之间对于领海权问题的争论,而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因与周边国家海洋地理性质相近、海域位置多有重叠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海域争端问题。
傅崐成教授从国际法角度为大家解析了诸如钓鱼岛问题的海洋之争。他表示,在海域主张上需要权衡法理和人情,除了用国际法规解决争端,中国也应该“比邻而居”,综合各方因素,找到“衡平”的解决方案,在坚持主权的原则上与周围国家实现共同开发和共同发展。另外,未来的海域发展还需兼顾环境保护,为同一个地球母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是大家一致的期待
傅崐成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英文纯正地道,语言风趣幽默,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掌声笑声不断,同学们纷纷点赞。
6165cc金沙总站硕7155班的熊晓林告诉记者,自己聆听讲座的初衷,一是想聆听一场全英文的报告,考验一下自己的英文水平,二是报告人是学术界的大牛,希望借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次目标全部达到,”熊晓林开心地说,但她也坦言“自己能听懂的其实只有一半”。她表示,这次报告也给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动力,未来的报告会继续听,希望一次比一次听懂得更多,理解得更多。
“受益良多。”6165cc金沙总站硕8142班韩睿用四个字形容听报告的收获。他表示,傅崐成教授语言幽默又不失严谨,他结合中国的海洋问题,通过大量图例进行分析,让自己对国际法当中的海洋法知识有了更为生动而深刻的了解,眼界也更加开阔。“期待能有更多的和主讲人交流的时间。”说起对报告未来的期待,韩睿如是说。
同班的蔡青青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傅老师的讲授让大家开始对海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获益匪浅。”她表示,这种学术讲座能开拓大家的视野,帮助我们掌握学术前沿的问题,希望今后能多邀请一些“大咖级”的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平时只能在书的作者和论文署名栏里看到的人,竟然能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太棒了!”6165cc金沙总站博士生陆宇笑着表示,傅教授是海洋法的权威学者,报告内容非常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对于报告未来的期待,他说“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能够在专业课之外了解到相关领域专家独到的见解,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帮助我们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 法复61的于翠洁表示会多参加类似的讲座,了解更多的前沿理论知识。
文字:胡晓楠 邹敏
图片:尹承龙
原文链接:http://xgbg.xjtu.edu.cn/info/1191/1995.htm
讲座回顾: